“以前的东胜(指旧城区)与现在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东胜人认为。“原来东胜的样子,现在一点都找不到了。”“70”后的东胜人说。“现在繁华的购物圈,以前我们是看不到的。”“80”后的东胜人说。在“90”后的眼中,东胜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东胜人亲身见证着东胜城区吐旧纳新般的快速变化。东胜旧城区也如涅的凤凰,在“拆”与“建”、“新”与“旧”的交替中日新月异。
路通绿增人和 “以前我们这里出门晴天一片土,雨天两脚泥,路又窄,堵车是常见的事,让这里的住户很难受。现在好了,一出门就是宽阔的马路,人们的心情比以前顺畅多了。”家住杭锦北路的王璐心有感慨。“今年新建的好多市区道路和拓宽的十字街口,明显缓解了旧城堵车现象。”开出租车多年的刘师傅深有感触。
“今年,我们针对东胜旧城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等现状,实施了六项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市政道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东胜区建设局局长刘斌介绍说。
2008年,东胜区市政道路共完成投资18.69亿元,实施的六项措施:一是纺织街、滨河路、吉劳庆南路、吉劳庆北路的拆迁和建设,形成东西、南北两条城市主干道。林荫路、兴胜路、沃热中路、沃热南路、郝家圪卜路、K1路、K3街打通断头路,有效改善了城市主交通;二是乌审西街延伸至铁西新区的南环路,形成连接新旧区的第三条通道;三是改造109线,形成连接新旧区的第四条通道;四是完成改造二完小等16条次干道建设任务;五是对33个十字街口进行拓宽改造;六是完成了67条小街小巷的建设任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近年来,东胜区以“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为发展理念,全力实施“拉大、补欠、崛起”战略,使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得以改善。他们以“亲近绿色,回归自然,打造绿色生态城,还市民绿地蓝天”为理念,高起点、高投入,突出绿色主题。通过“征地建绿、租地增绿、拆旧还绿、破硬植绿、外引内伸”的总体思路,大胆创新,2006—2008年,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完成了三条通道、四大出口、三大公园、十一块绿地广场和四条景观带绿化建设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810万平方米,绿地总面积达到22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1.5%,绿化覆盖率达36.5%,人均绿地35平方米。一个点线面和乔灌草有机结合的园林绿地格局与模式基本形成。使东胜区在绿色中更显实力、活力与魅力。
城市化的本质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是城市建设的基本思想,也是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更要注重广大市民生活设施条件的改善。
“东胜区在城市建设中,多年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城养城、地企共建的经营城市理念,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至2007年,5年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实现了城市发展‘拉大、补欠、崛起’三步走的目标。尤其2007—2008两年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旧城区进行了改造。”刘斌介绍说。
2007—2008年,东胜区共完成旧城改造拆迁9300户。2008年完成拆迁总面积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其中涉及到道路、绿地广场、商圈等公益性拆迁项目26项。
如此大的拆迁力度,拆迁户是否满意、安置措施是否到位、拆迁工作能否顺利呢?“我们以一系列公平、公正、公开的拆迁政策,及时合理的补偿和妥善的安置措施,以及对拆迁市场的规范,使东胜区今年旧城改造拆迁工作矛盾少、速度快、效果好。实现了政府、百姓、开发商三满意局面。”刘斌欣喜地说。
今年年初,东胜区从各单位抽调6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深入拆迁工作一线,以“四个一”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确保拆迁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并且制定实施了货币补偿、产权置换、货币补偿与经济适用住房相结合三种补偿安置方案。同时针对东胜区房地产市场混乱无序等现状,提高开发商准入标准,对拆迁市场进行统一政策、统一评估、统一标准三统一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进一步加大,确保了先安置后拆迁政策的有效落实和贯彻。今年东胜区共规划了19处安置区,共安排了3000套经济适用房,专用于公益性拆迁安置。一系列措施与政策的制定实施,东胜区今年住宅补偿款价格平均控制在3700元/平方米,商业核心区的商业用房拆迁价在26000元/平方米左右,较去年相比下调了10%,强制拆迁户只占总拆迁量的0.2%。并且没有出现一例拖欠拆迁补偿款的事件,没有发生一起集体性上访案件。
在商圈建设方面,东胜区今年投资约10亿元,实施启动恰特北、北国新天地北及再就业商圈建设工程。目前,再就业市场商圈建设一期工程拆迁工作已结束;北国新天地北商圈、恰特北商圈建设工程各项拆迁工作也有序进行。各工程项目建成后,东胜旧城区一个功能齐全、集中连片的中心商务圈将初具规模。
“我们在旧城改造工作中,还加大了城市配套设施和公共事业工程建设力度,以进一步提升东胜旧城区的服务性和功能性。”刘斌介绍说。2008年,东胜区共完成旧城区配套设施建设投资4260万元,重点解决了市民关心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垃圾转运站、公厕建设、城市保洁、电力下地等问题;完成公共事业建设投资6.85亿元。其中原市公安局拆迁安置用房建设工程和疾病控制中心建设工程已开工建设,羊场壕景观河建设工程已完成全部拆迁工作,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工程、住宅小区节能减排工程和创卫工程已全部完工。
“管”出旧貌换新颜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升城市对资源要素的聚合力和功能的辐射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漂亮统一的商铺广告牌匾、停放有序的车辆与自行车、沿街叫卖小商小贩的消失、整洁的街道……东胜旧城区的变化,城市管理者功不可没。
今年3月份,东胜区在原城管大队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该局成立运行以来,始终坚持“文明执法管理城市、以人为本服务城市”的工作理念。为了更好管理、服务城市,他们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城管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推行网络化管理,实现城市化精细管理;强化部门沟通,实现齐抓共管;构建沟通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群众化;完善规章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与此同时,他们还进一步加大了市容市貌综合治理力度从市民普遍关注的环境脏乱差问题抓起,加大了对占道作业、乱倾乱倒等现象的监管工作和对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查处力度。开展了以市容卫生、交通秩序为重点的综合整治活动。2008年,他们强制拆除违章建筑44244平方米;清理城区家禽家畜和流浪犬共41854只;拆除乱搭乱建9342处,乱堆乱放19536处,乱贴乱画117300处,规范和围挡废品收购站点138处;累计规范停车10余万辆,摆放不规范停放自行车、电瓶车200多万辆;规范管理大型工地209处;“疏导结合”管理的同时,清理整顿流动商贩1700余人次。
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东胜区也加大了环卫设施的投入力度。他们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于购置环卫机械化设备,使环卫机械化作业率达80%以上;抓好城市入口、城乡结合部、城区街巷的环境卫生治理,提高街道保洁水平,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招聘了300多名环境卫生协管员,调整了街道清扫时间,做到了主要街道全天候保洁,市区居民生活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开通了“环卫听我说热线”,深入开展清理白色垃圾、积存垃圾专项整治活动。
近年来,东胜区还加大了城市环境整治力度,重点对影响群众的有毒有害气体污染、饮用水源污染、居民区噪声污染进行了治理;逐步推行集中供热,加快了天然气推广使用步伐;坚决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对城郊结合部工业企业、高载能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加快了城区内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工作;“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了100%。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区域实力强弱、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载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穿梭于东胜的街巷,融身于城市的熙攘,体验和感受市区的繁荣和环境的优美,东胜人总会荡漾出幸福的笑容。此时,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一代代为有今天的东胜而付出贡献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同时也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明天的东胜会更美、更好。